那些關於焙茶你不知道的事——京都茶屋的深夜選擇

在琳瑯滿目的日本茶世界中,焙茶(ほうじ茶/Hōjicha)始終是一股特立獨行的存在。不像抹茶那般鮮綠奪目,也不如煎茶青澀清新,它有的是一種低調卻深刻的溫潤香氣——宛如木質系香水般沉著、安定。

近年來,焙茶風味的甜點、拿鐵、甚至冰淇淋逐漸在市場中嶄露頭角,但你是否曾好奇:焙茶到底和綠茶有什麼不同?為什麼聞起來像烤糙米、喝起來卻異常平和?又為何它在日本會被視為 晚上也能喝的茶

這篇文章整理了五個「焙茶小知識」,帶你用輕鬆卻不失深度的方式,重新認識這杯來自火焰與時間對話的褐色茶飲!

焙茶-焙茶乳酪蛋糕-起司蛋糕-生日-焙茶甜點

焙茶是「綠茶」嗎?是的,但顏色不代表一切

焙茶乍看之下像是紅茶,但它其實仍然是「綠茶」。日本茶的分類方式並不是以顏色來劃分,而是看是否經過發酵。焙茶雖然呈現褐色、帶有烘焙香,卻並未經過發酵處理,製茶過程中仍保留綠茶的基本原型,因此在分類上屬於「不發酵茶」。

焙茶小知識 #1

焙茶 ≠ 烤茶:焙茶的「焙」並非以炭火燻烤,而是用乾熱高溫快速翻焙,類似在炒鍋中烘香,茶葉表面會出現微微焦糖化反應,這才是它迷人香氣的關鍵。

京都人用焙茶款待客人,是一種低調的講究

焙茶最初起源於日本京都,20世紀初的茶商為了避免茶葉浪費,將番茶與茶梗高溫焙炒後重新包裝上市,沒想到意外受到當地居民喜愛,甚至成為京都茶鋪的常備茶品。不同於煎茶或抹茶那樣具有儀式感,焙茶更像是京都人款待賓客時的日常風景。

它的親和力與去咖啡因特性,使得「晚上泡一壺焙茶」成為許多家庭的習慣,也讓焙茶逐漸從庶民茶,升級為日式生活美學的一部分。

焙茶小知識 #2

睡前喝焙茶,沒問題!
焙茶因為高溫焙製,會分解掉部分咖啡因與兒茶素,相較一般煎茶,刺激性低許多。許多日本人選擇在晚餐後或入睡前飲用一杯熱焙茶,既暖胃又助眠。

焙茶-焙茶乳酪蛋糕-起司蛋糕-生日-焙茶甜點

你喝的焙茶,其實可能是「梗」做的?

焙茶的原料有多種可能,其中包括:

  • 番茶焙茶:成熟茶葉,風味厚實,是最常見的版本。
  • 煎茶焙茶:使用高級煎茶焙製,香氣細膩、餘韻長,是焙茶中的精品。
  • 茎茶焙茶(又稱棒茶):這種焙茶最特別,原料主要是茶梗,甜度高、焦香圓潤,是近年甜點師傅最常選用的風味之一。

焙茶小知識 #3

最貴的焙茶,有時來自最不起眼的茶梗。
別小看茶梗,它其實富含天然糖分與胺基酸,焙製後比茶葉更香、更甜,正因如此,被用來製作高級焙茶甜點、甚至是焙茶拿鐵的茶底原料。

焙茶-焙茶乳酪蛋糕-起司蛋糕-生日-焙茶甜點

▲ 起士公爵「靜岡焙茶乳酪蛋糕」選自日本富士山麓的靜岡焙茶,經過細火焙製,香氣溫潤而不苦澀>> 了解更多

焙茶的香,是時間與火候的藝術

焙茶的香氣並非來自香料或天然添加,而是透過高溫焙炒引發「梅納反應(Maillard Reaction)」,也就是當醣類與胺基酸在高溫下結合,產生類似焦糖、穀物、堅果般的氣味。這個過程對茶師來說,是一門時間與火候的藝術。溫度高幾度、焙炒多三十秒,都可能導致茶香過焦或不夠醇。每一款焙茶的香氣,其實都來自於職人對熱度的極致控制。

焙茶小知識 #4

為什麼有些焙茶聞起來像爆米香?
那是因為焙製時產生的呋喃與吡嗪類化合物,它們也是爆米花、穀麥片常見的氣味來源!所以你沒錯,這股熟悉的香味正是焙茶最迷人的一面。

焙茶冷泡也很迷人,但記得用「冷水」

雖然焙茶常見熱飲方式,但其實冷泡後風味更乾淨甘甜,去除了焙火帶來的燥熱感,適合炎炎夏日。與一般冷泡茶不同,焙茶建議使用冷水直接浸泡,而非熱泡後放涼,這樣能保留茶本身的柔和香氣與天然甜味

焙茶-焙茶乳酪蛋糕-起司蛋糕-生日-焙茶甜點

焙茶小知識 #5

用焙茶做冰塊,是日本茶屋的祕密技巧。
將冷泡焙茶製成透明茶冰,加入氣泡水或鮮奶中,不但不稀釋風味,還能隨時間逐漸釋出香氣,是京都夏日茶鋪的常見手法。

焙茶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存在

焙茶不像抹茶那樣奪目,卻有著屬於自己的深度與節奏。它來自茶葉末段、茶梗或熟葉,卻能經由火的轉化展現高貴的氣味與韻味,讓人想起那些生活中被忽略的小事——樸實卻充滿餘韻。

正如京都的街景不是炫目繁華,而是一種緩慢流動的美,焙茶的價值,也在於它提醒我們:真正耐人尋味的,不一定是最鮮明的,而是能在心裡留下氣味記憶的那杯茶。

 

● 參考資料:

https://shop.cheeseduke.com.tw/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