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下)丁菱娟老師 x 起士公爵James,談「職場」與「家庭」的優雅轉換

母親節,一起致敬每個母親在少女時代時的都有小潑小辣。同時希望母親在自己的第三人生(兒女離家獨立)階段,能重新找回自己原生的性格,勇於闖蕩,重新經歷自己的第三人生,活得更加豐富、自由

 

照顧好自己就是送給孩子最大的禮物

James:老師五十歲過後,還是保有對生活的好奇心,曾說過「照顧好自己就是送給孩子最大的禮物」,每年也會學習一個新的才藝,畫畫、瑜珈、重訓等,妳是如何做到這件事情呢?

菱娟老師:每年學習一個新才藝,每年做三件重要的事,這是我從四十歲開始養成的一個習慣。

因為我那時創業忙到天昏地暗,覺得自己怎麼越來越沒氣質?感覺人生除了工作只有工作,所以我從四十歲開始努力把一些興趣找回來。考量自己既然這麼忙,那就不要急,我用時間來換取,如果一年學一樣,訓練十年我就十項全能了

不要太急,不要野心太大,但自己要有一個決心去做。因為如果你只有睡覺或是工作,你會越來越討厭自己,自己真的到最後會覺得生命只剩下工作,日復一日感覺人生乏善可陳。後來才發現越忙碌,越要去學一樣才藝,因為那個才藝一定是你的興趣,當你去學了以後,為了要擠出時間,不僅工作會變得有效率,還會覺得自己不一樣了。

▲倫敦遊學

譬如說,我明天要畫畫,那我今天就會趕快把事情完成,這樣才能空三個小時好好畫一幅。當我畫畫時在思考,這畫面要上什麼油彩、怎麼構圖,瞬間就公司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。所以學才藝反而是一種放鬆,是一種療癒。完成之後,你就會有成就感。

 

你知道人為什麼會哀怨?因為你沒有變化

可能今天因為你去畫了一個圖,或是你去外面散步、做了一件高興的事情,就會覺得生活過得很豐富。

所以很多企業家都養成運動習慣,除了讓身體健康之外,在跑步的那一個小時裡面,他反而很有創意、迸出新的想法創意是在跑步的時候想到的,因為一個太忙碌的人,很難想出什麼好創意。

James:對,真的別想說忙碌時,能想出什麼厲害的創意,因為都一直在接招,沒有時間空間讓好的想法浮現。

菱娟老師:沒錯,忙碌的人是不會有創意的。越忙越需要讓自己留白,留白才有助於召喚創意所以我會鼓勵越忙的人,越要去學才藝,生活才會平衡。

James:因為我們在職場繁忙,也會慢慢減少跟孩子相處的時間,那在子女成長過程中,有哪些你現在還記得的溫馨故事?

菱娟老師:因為我們家都移民在國外,所以有時候我們要聚在一起,不是那麼容易。後來我兒子又畢業到上海,女兒在多倫多念書,我們在台灣。所以家人彼此就約好,每年一定要家庭旅遊,要找一個時間一起出去我們很喜歡坐郵輪,有好幾年都去坐郵輪,在郵輪上面大家都很開心,下了船到處去探索,非常享受一起去探險的感覺。

溫馨一點的,我倒是想到我兒子失戀的故事。我兒子念大學後,我先生也回來台灣,他就一個人在國外。有一次我在台北開會時,突然接到兒子打來的電話,那時候覺得有點奇怪,兒子所在的時區應該是半夜,他很少在那個時間打電話過來,讓我心裡懷疑是不是出什麼事情。

那時冬天很早就天黑,加上暴風雪,他處在一個很冷、很陰鬱的場景下。我聽出我兒子聲音哽咽,我才知道,原來他失戀了,他一個人在暴風雪的夜晚裡面,突然覺得自己很無助,很難過。難過到他都不知道怎麼辦,就打了電話給我。

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的越洋電話,也跟他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失戀故事。所以後來他也跟我說,那通電話對他來講很重要。讓他在孤寂的時候,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。

讓我反思,有時候父母的關心方式,不見得是要時刻在他身邊。但永遠要讓小孩知道,不管發生什麼事情,隨時隨地都能找的到我,我都會在。我很開心兒子願意撥那通電話給我,表示我和他之間有很深的信任感。

▲菱娟老師的「第三人生」多采多姿

James:老師的孩子現在也已經獨立、成家了,在親子教育上對於「放手」與「擔憂」之間要如何取得平衡?

還有記得曾經在老師專訪裡面看到一句話說,孩子在二十歲以後,必須尊重他是另外一個個體。以及夫妻之間須採用「邀請制」,這個想請老師分享一下。

菱娟老師:「邀請制」在台灣傳統的家庭觀很不容易做到。

這也是我一個老師跟我分享的觀念。舉例,今天你想去看電影,對方若不想去拒絕了,你立刻會感到不開心。你就會抱怨,每次想要對方做什麼都做不到,然後給另一半很大的負擔。

但試想,若對方是你的好朋友,跟你說今天時間衝突無法一起看電影,你就能理解並且改天再約,可是為什麼,另外一半不想看你就會生氣呢?

因為你忘了,應該要邀請他,每個人都有他的意願。如果把另外一半當作朋友一樣邀請,看電影是詢問他的意願,不是逼他一定要去,心境上就會開拓許多。「邀請制」的重點在於要讓彼此有選擇,後來我也很認同這個觀念,對所以當我用這種心情去對待先生,就不會埋怨對方。

與兒女間的溝通方式,其實在成年後也要採邀請制

Jmes:這個我很同意老師講的,那對小孩呢?

菱娟老師:我自己也是看一篇文章,他寫道,天底下只有三件事,一個是自己的,第二件是別人的事,第三件是老天爺的事。

他說,人會不快樂,往往都是因為把順序搞錯了,就是「忘了自己的事、去管別人的事、擔心老天爺的事」。例如,自己要不要去看電影?我要不要去念研究所?問自己就行了,不需要因為參考了他人的意見,來亂了自己心意。

或者,自己的事不管好,去管別人的事,給別人意見他不採納,就覺得他怎麼不聽你的話,擾亂了自己思緒。再來,經常在擔心萬一下雨怎麼辦?那是老天爺的事,你怎麼擔心都無法改變。

如果我們把它倒回來,想著「管好自己的事,不去管別人的事,然後不擔心老天爺的事。你就會過得快樂。」

那什麼叫自己的事呢?自己決定自己可以躺著,這就是自己。另外,它特別定義了什麼是別人?別人的定義裡面,如果自己的小孩到了二十歲,他也是別人。二十歲以前父母有義務、責任,二十歲後,他是獨立的個體。他想做什麼事情,我們就只能放手。

孩子告訴你是他尊重你,他不告訴你,你怎樣也無法得知。因此父母能做的事情,就是盡量去建立孩子願意跟你連結的管道。在他有事的時候,他就會主動,就像我兒子的那通電話,更何況人性常常是你管越多,它就會逃離得越遠,當你不管他的時候,他反而會靠近。

▲菱娟老師論壇分享

與兒女間的溝通方式,其實在成年後也要採邀請制

像我家小孩現在多難約,約她吃個飯都還要提早預約,甚至還規定,最好兩天前就要講呢。

所以我一個朋友講的:父母的人生計劃裡面,永遠都包含小孩。可是小孩的人生計劃,永遠都不會包含父母。」

譬如說,我們今天要去哪裡玩,一定會考慮女兒要不要去,反之,如果她今天要去辦party,要去踏青、某某旅遊勝地?她不會想到要問爸媽要不要一起去。所以我們的人生計畫裡永遠有子女。子女的人生計劃裡,永遠沒有父母。在心境上,要認清這一點。

James:我覺得我當了父親後,也有階段性的心境轉換。

記得兩、三年前大女兒剛出生的時候,她半夜都會大哭,甚至我有時候會生氣,就硬要把女兒抓著直到拍睡,結果還越哭越大聲。但我這一、兩年有些不一樣的感觸。可能是年紀大了點,又看了一些朋友的故事,突然感覺人生無常,今天的自己,會不會遇到什麼事就再也回不了家?

所以從這角度去想,人生其實就變成是用倒數的,算算我還有幾次可以見到他。所以本來小孩半夜哇哇的哭聲,聽在耳裡聲反而變成我心裡跳躍的音樂。更能夠體會那句話:「一念天堂、一念地獄」

菱娟老師:心情很重要,當你勉強自己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做什麼都不快樂。要珍惜當下、活在當下就是這個意思。就那個當下,你是很珍惜的,你很看重,而不是用一種無奈的心情去面對它,那生活對你的意義會完全不一樣。

James:真的,最後想請老師分享一下,有沒有哪些事情,你都有放在心裡,但一直沒機會對家人說出口的呢?

菱娟老師:對於不管是師丈或是兒子女兒事情,其實我這種個性,我有什麼想法都會講,我比較不會藏在心裡,所以我想說的、該說的應該都有好好表達了。若還要我再強調一次,那就是「我真的好愛好愛你們,你們現在想要完成的夢想,都去做吧,我永遠是在後面支持你們的。」

 

丁菱娟老師 小檔案

32歲創立「廿一世紀公關公司」

2002年成為「世紀奥美公關顧問公司」董事長

54歲從職場畢業,舉辦告別演唱會,開始力行第三人生哲學

延伸閱讀